[自費] 香港人愛日到了今時今日巳經不是新鮮事, 尤其現在廉航當道, 有時機票便宜得去一轉日本吃個飯就回來也不是夢了. 不過有時作為打工仔也不是常常有假外遊, 幸好現在越來越多日本過江龍過來香港開店, 雖然, 坦白說比起日本店水準普遍都是會有下降之嫌, 但起碼不用飛就可以來一頓日本菜回味一下, 算是暫時止一止癮吧. 早前宅女家附近又開了一家新的日式西餐廳, 所以這晚趁有時間, 便跟妹妹一起來試試.
先來說一下這家UFUFU CAFE的背景吧. 其實這家來自日本九州佐賀縣的咖啡店品牌在當地都以不同店名開店, 主要還是遍佈在佐賀市一帶, 都是做一些比較大眾化的日式西餐. 不過其中幾家地點都是比較偏遠一點, 非遊客有點難到訪. 唯獨有一家在佐賀駅主打年輕人最愛的芭菲, 因此也是有點名氣的.
還記得UFUFU最初登錄香港時是在2016年, 首家香港分店就在尖沙咀, 同樣也是以超多芭菲口味來作賣點. 當時宅女也想去拜訪下, 可惜一來常常有人龍, 二來沒時間, 就一直不了了之.
而最近UFUFU又再番新多一個品牌名叫L.D.K. by UFUFU CAFE, 一口氣在葵芳, 沙田, 九龍氿跟銅鑼灣開了店. 除了餐廳風格不一樣之外, 餐牌食物也是重新設計.
宅女來九龍灣分店的時候大約是開了店1個月左右吧, 這段時間每到晚市都一直看到有人龍排隊, 所以趁著平日晚上人少的點的那天, 就來試試. 等了大約5-6分鐘就有位.
餐廳前身是評價一直很麻麻的抹茶屋, 宅女之前去吃過兩次後就列入黑名單了. 而這裡裝修過後感覺比抹茶屋更有格調, 座位大多是四人或二人卡座, 當中還有半梳化位. 但除了獨立四人卡座之外, 其他座位都是比較狹窄, 走動起來有點不方便.
打開餐牌, 吃的都是日式西餐, 選擇都幾多, 當中店家不斷標榜食材大部份都由日本進口, 尤其用的牛都是來自鹿兒島的和牛. 菜色方面由前菜, 沙律, 漢堡扒, 意粉等等都有, 當然不少得他們一直的招牌蛋包飯. 甜品方面仍然是主打店家拿手的芭菲, 口味特多, 有超過20款! 不過奇怪他們的抹茶甜品看起來似曾相識....好有抹茶屋的影子...
櫻花蝦豆腐沙律伴日式胡麻汁 (HK$48)
上桌時有點驚訝上方的櫻花蝦量不少, 下得好豪邁啊!!看看豆腐一磚其實不是很大, 底下墊了一些水菜, 更加突顯了顏色鮮明的櫻花蝦那種澎湃感. 胡麻汁早巳淋了在豆腐跟水菜上. 入口豆腐質感幾順滑, 不過敗筆是胡麻汁下得太多了, 味道重得根本完全遮蓋了櫻花蝦的味道. 幸好底下的水菜都算多, 可以吸一下胡麻汁同吃. 但個人覺得這樣淋胡麻汁份量太多了, 其實建議可以另上一小瓶胡麻汁讓客人自行倒進去, 畢竟也不是人人喜愛吃到一口醬的感覺呢...
照燒汁溫玉子和牛漢堡扒 (HK$108)
這裡一份鐵板燒不算便宜, 普遍都在百多元左右, 最貴的更要$398. 但貌似是店家最自豪的菜色之一, 所以還是想點一個. 第一次試, 還是不是太花費, 先點個較便宜的來試. 當時點了之後才發現還有個半熟玉子, 放在鐵板上時豈不是會完全熟掉? 這時鐵板燒上來了, 原來店方用了個小碗來盛著玉子, 還算想得周到. 漢堡扒本身不是很大塊, 其實大約只有普通女生的手心那麼大而已, 不過看來很有厚度, 而且還是漲卜卜的. 另外配菜都有不系, 當中有一個迷你焗薯, 洋蔥絲, 粟米跟車厘茄等. 還另外附上一杯照燒汁.
不過上桌時巳經沒有''滋滋''聲, 鐵板本身熱度也不算很高. 店家標榜漢堡扒用的是來自鹿兒島純和牛, 切開來又的確十分軟棉, 牛肉是僅僅熟而已, 但仍可接受. 入口牛肉十分軟淋, 不算很有彈性, 肉味也沒預期中濃, 不過牛肉質感較軟棉, 真的是啖啖肉那種, 不算很油膩, 吃起來也不會很乾, 加了照燒汁味道更濃一點但不會死咸, 個人覺得再沾點半熟蛋汁, 吃起來增添多幾分蛋香, 味道更不錯. 旁邊的焗薯就沒什麼驚喜, 但上方的忌廉都幾多, 配上來一起吃口感更豐厚.
整個漢堡扒感覺質素也算不錯的.
牛肉壽喜燒鳥冬 (HK$98)
宅女非常喜愛壽喜燒, 所以凡看到有跟壽喜燒有關的食物都不能抗拒馬上就點. 正值冬天, 鍋物更是大受歡迎. 這晚就看到幾乎每枱都有人點這款. 這裡先會上來一個小火爐, 之後才上一個小鍋. 這時店員會說其實內裡除了牛肉之外其他大部份食材都熟, 只要等牛肉煮至變色就可以吃了. 看看內裡配料其實不算多, 上方就有3片壽喜燒牛肉, 金菇, 幾棵大蔥,絲, 水菜, 洋蔥以及底下的烏冬. 中央還加了個生蛋.
小火爐的火非常猛, 放了個小鍋上去後不到3分鐘湯頭便全滾起來. 雖說這樣是可以快點吃到, 但因為火非常的猛, 本來不想牛肉煮得那麼熟, 但水一滾, 肉便全熟, 之後還一直猛火滾著, 吃了一片之後其他都煮得太老了. 牛肉本身不算很大片, 但吃起來肉質幾軟嫩不太鞋, 當中連著點點肥脂帶點甘香. 而烏冬份量都算多, 把蛋黃打散後跟烏冬一同入口, 質感十分順滑得來又有蛋香, 口感也煙韌, 整個味道其實很不錯的.
只是個人覺得底下的火太大了, 如果可以換像吉X家火鍋那種比較小火的火蠟, 效果可能會比較好. 另外烏冬底下如果可以再加幾片紹菜的話, 整個壽喜燒烏冬看起來會更豐富, 也更像樣吧.
草莓芭菲 (HK$128)
雖然宅女不算很熱衷於士多啤梨, 不過每到冬天時份, 就是日本盛產士多啤梨的季節, 所以這裡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士多啤梨甜點, 當中當然就不乏芭菲了. 本來想問新出的班戟, 可惜店員說供應時間只在下午2:30-5:00, 所以就點芭菲吧.
其實百多元一杯芭菲真的不便宜, 但店家標榜說全是用日本產的士多啤梨. 上來時份量都幾大杯的, 不過跟餐牌的圖內, 士多啤梨份量似乎少了很多呢.....士多啤梨切片後只圍了一圈, 而不是像餐牌上那樣整個杯上方都是士多啤梨片....有點圖文不符呢
看看其他配料, 除了有新鮮士多啤梨之外, 上方也有一球士多啤梨雪糕, 吃起來奶感重, 帶點黏稠感, 很香滑; 而中間的雲尼拿雪糕同樣口感不錯, 當中還看得到加了不少雲尼拿籽, 還有不少脆米作伴. 底下用忌廉來分隔開士多啤梨醬跟最底層的士多啤梨啫喱. 整個芭菲其實味道不錯, 而且層次有序, 最喜歡他們雖然用了忌廉來分隔每層, 但不會過多, 不會吃到令人很膩. 士多啤梨本身都幾甜, 不太酸, 雖然沒有太驚為天人的食感, 但在香港來說巳經做得不錯的芭菲. 唯一就是感覺價錢有點太貴了...
埋單兩個人要HK$473, 真的不便宜, 幸好都算吃得飽的.
老實說, 不知道是新開店還是怎樣, 總覺得雖然每道菜都好像是有誠意, 但就是每道菜都有其不足, 需要改善的地方, 幸好是味道還不算太差, 起碼比起抹茶屋時代, 質素巳經好了很多.
唯獨就是價錢偏貴一點, 不過開在鋪租超高的德福廣場內, 也是難怪的吧...
希望店方可以再多加改善一下, 一直維持下去, 這樣就可以變成宅女日後的飯堂了~(笑)
**此乃自費食評, 單據巳有展示出來. 如需查証, 歡迎向餐廳/店鋪查証. 如仍不相信, 建議閣下不用參考本人食評.**
L.D.K. by Ufufu Café
九龍灣偉業街33號德福廣場1期1樓F23號
TEL: 3188 9974
先來說一下這家UFUFU CAFE的背景吧. 其實這家來自日本九州佐賀縣的咖啡店品牌在當地都以不同店名開店, 主要還是遍佈在佐賀市一帶, 都是做一些比較大眾化的日式西餐. 不過其中幾家地點都是比較偏遠一點, 非遊客有點難到訪. 唯獨有一家在佐賀駅主打年輕人最愛的芭菲, 因此也是有點名氣的.
還記得UFUFU最初登錄香港時是在2016年, 首家香港分店就在尖沙咀, 同樣也是以超多芭菲口味來作賣點. 當時宅女也想去拜訪下, 可惜一來常常有人龍, 二來沒時間, 就一直不了了之.
而最近UFUFU又再番新多一個品牌名叫L.D.K. by UFUFU CAFE, 一口氣在葵芳, 沙田, 九龍氿跟銅鑼灣開了店. 除了餐廳風格不一樣之外, 餐牌食物也是重新設計.
宅女來九龍灣分店的時候大約是開了店1個月左右吧, 這段時間每到晚市都一直看到有人龍排隊, 所以趁著平日晚上人少的點的那天, 就來試試. 等了大約5-6分鐘就有位.
餐廳前身是評價一直很麻麻的抹茶屋, 宅女之前去吃過兩次後就列入黑名單了. 而這裡裝修過後感覺比抹茶屋更有格調, 座位大多是四人或二人卡座, 當中還有半梳化位. 但除了獨立四人卡座之外, 其他座位都是比較狹窄, 走動起來有點不方便.
打開餐牌, 吃的都是日式西餐, 選擇都幾多, 當中店家不斷標榜食材大部份都由日本進口, 尤其用的牛都是來自鹿兒島的和牛. 菜色方面由前菜, 沙律, 漢堡扒, 意粉等等都有, 當然不少得他們一直的招牌蛋包飯. 甜品方面仍然是主打店家拿手的芭菲, 口味特多, 有超過20款! 不過奇怪他們的抹茶甜品看起來似曾相識....好有抹茶屋的影子...
櫻花蝦豆腐沙律伴日式胡麻汁 (HK$48)
上桌時有點驚訝上方的櫻花蝦量不少, 下得好豪邁啊!!看看豆腐一磚其實不是很大, 底下墊了一些水菜, 更加突顯了顏色鮮明的櫻花蝦那種澎湃感. 胡麻汁早巳淋了在豆腐跟水菜上. 入口豆腐質感幾順滑, 不過敗筆是胡麻汁下得太多了, 味道重得根本完全遮蓋了櫻花蝦的味道. 幸好底下的水菜都算多, 可以吸一下胡麻汁同吃. 但個人覺得這樣淋胡麻汁份量太多了, 其實建議可以另上一小瓶胡麻汁讓客人自行倒進去, 畢竟也不是人人喜愛吃到一口醬的感覺呢...
照燒汁溫玉子和牛漢堡扒 (HK$108)
這裡一份鐵板燒不算便宜, 普遍都在百多元左右, 最貴的更要$398. 但貌似是店家最自豪的菜色之一, 所以還是想點一個. 第一次試, 還是不是太花費, 先點個較便宜的來試. 當時點了之後才發現還有個半熟玉子, 放在鐵板上時豈不是會完全熟掉? 這時鐵板燒上來了, 原來店方用了個小碗來盛著玉子, 還算想得周到. 漢堡扒本身不是很大塊, 其實大約只有普通女生的手心那麼大而已, 不過看來很有厚度, 而且還是漲卜卜的. 另外配菜都有不系, 當中有一個迷你焗薯, 洋蔥絲, 粟米跟車厘茄等. 還另外附上一杯照燒汁.
不過上桌時巳經沒有''滋滋''聲, 鐵板本身熱度也不算很高. 店家標榜漢堡扒用的是來自鹿兒島純和牛, 切開來又的確十分軟棉, 牛肉是僅僅熟而已, 但仍可接受. 入口牛肉十分軟淋, 不算很有彈性, 肉味也沒預期中濃, 不過牛肉質感較軟棉, 真的是啖啖肉那種, 不算很油膩, 吃起來也不會很乾, 加了照燒汁味道更濃一點但不會死咸, 個人覺得再沾點半熟蛋汁, 吃起來增添多幾分蛋香, 味道更不錯. 旁邊的焗薯就沒什麼驚喜, 但上方的忌廉都幾多, 配上來一起吃口感更豐厚.
整個漢堡扒感覺質素也算不錯的.
牛肉壽喜燒鳥冬 (HK$98)
宅女非常喜愛壽喜燒, 所以凡看到有跟壽喜燒有關的食物都不能抗拒馬上就點. 正值冬天, 鍋物更是大受歡迎. 這晚就看到幾乎每枱都有人點這款. 這裡先會上來一個小火爐, 之後才上一個小鍋. 這時店員會說其實內裡除了牛肉之外其他大部份食材都熟, 只要等牛肉煮至變色就可以吃了. 看看內裡配料其實不算多, 上方就有3片壽喜燒牛肉, 金菇, 幾棵大蔥,絲, 水菜, 洋蔥以及底下的烏冬. 中央還加了個生蛋.
小火爐的火非常猛, 放了個小鍋上去後不到3分鐘湯頭便全滾起來. 雖說這樣是可以快點吃到, 但因為火非常的猛, 本來不想牛肉煮得那麼熟, 但水一滾, 肉便全熟, 之後還一直猛火滾著, 吃了一片之後其他都煮得太老了. 牛肉本身不算很大片, 但吃起來肉質幾軟嫩不太鞋, 當中連著點點肥脂帶點甘香. 而烏冬份量都算多, 把蛋黃打散後跟烏冬一同入口, 質感十分順滑得來又有蛋香, 口感也煙韌, 整個味道其實很不錯的.
只是個人覺得底下的火太大了, 如果可以換像吉X家火鍋那種比較小火的火蠟, 效果可能會比較好. 另外烏冬底下如果可以再加幾片紹菜的話, 整個壽喜燒烏冬看起來會更豐富, 也更像樣吧.
草莓芭菲 (HK$128)
雖然宅女不算很熱衷於士多啤梨, 不過每到冬天時份, 就是日本盛產士多啤梨的季節, 所以這裡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士多啤梨甜點, 當中當然就不乏芭菲了. 本來想問新出的班戟, 可惜店員說供應時間只在下午2:30-5:00, 所以就點芭菲吧.
其實百多元一杯芭菲真的不便宜, 但店家標榜說全是用日本產的士多啤梨. 上來時份量都幾大杯的, 不過跟餐牌的圖內, 士多啤梨份量似乎少了很多呢.....士多啤梨切片後只圍了一圈, 而不是像餐牌上那樣整個杯上方都是士多啤梨片....有點圖文不符呢
看看其他配料, 除了有新鮮士多啤梨之外, 上方也有一球士多啤梨雪糕, 吃起來奶感重, 帶點黏稠感, 很香滑; 而中間的雲尼拿雪糕同樣口感不錯, 當中還看得到加了不少雲尼拿籽, 還有不少脆米作伴. 底下用忌廉來分隔開士多啤梨醬跟最底層的士多啤梨啫喱. 整個芭菲其實味道不錯, 而且層次有序, 最喜歡他們雖然用了忌廉來分隔每層, 但不會過多, 不會吃到令人很膩. 士多啤梨本身都幾甜, 不太酸, 雖然沒有太驚為天人的食感, 但在香港來說巳經做得不錯的芭菲. 唯一就是感覺價錢有點太貴了...
埋單兩個人要HK$473, 真的不便宜, 幸好都算吃得飽的.
老實說, 不知道是新開店還是怎樣, 總覺得雖然每道菜都好像是有誠意, 但就是每道菜都有其不足, 需要改善的地方, 幸好是味道還不算太差, 起碼比起抹茶屋時代, 質素巳經好了很多.
唯獨就是價錢偏貴一點, 不過開在鋪租超高的德福廣場內, 也是難怪的吧...
希望店方可以再多加改善一下, 一直維持下去, 這樣就可以變成宅女日後的飯堂了~(笑)
**此乃自費食評, 單據巳有展示出來. 如需查証, 歡迎向餐廳/店鋪查証. 如仍不相信, 建議閣下不用參考本人食評.**
L.D.K. by Ufufu Café
九龍灣偉業街33號德福廣場1期1樓F23號
TEL: 3188 9974